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团队在任政院长、王怀勇老师带领下,选拔出由闫森文、周湘楠、喻炎炎三人组成的团队参加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二届 XR 虚拟制片(影视)制作技术赛项】选拔赛成功晋级。

今年共有217支队伍报名XR赛项,本赛项按照企业虚拟制片(影视)制作岗位真实工作场景设计赛项内容,赛项任务源自企业真实项目。通过大赛培养参赛者的虚拟制片创作和应用能力,提升选手的职业素养,开拓行业视野,推动 XR 虚拟制片制作技术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展现XR虚拟制片制作技术人才培养成果,助力“一带一路”数字内容创作与应用人才培养。

本赛项以 XR 虚拟制片制作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跨界交流的平台,来自不同行业领域、不同背景的参赛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 XR 虚拟制片(影视)制作技术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界合作和创新,推动数字技术行业的多元化融合发展。

回溯备赛历程,艺术楼 7215 的灯光是团队奋斗最生动的注脚 ——从盛夏 6 月的蝉鸣到初秋 9 月的清风,从晨光熹微的清晨 7 点到夜色渐浓的夜晚 8 点,这里始终保持着紧张有序的备赛节奏。走进备赛现场,只见学子们或专注地调试设备,或围坐在一起研讨技术方案,或在电脑前反复演练操作流程。三名学子分工协作、默契十足:负责虚拟场景搭建的同学专注调整模型细节,键盘敲击声清脆连贯;操控实时渲染系统的同学紧盯画面参数,不时与队友交流光影效果;统筹镜头语言的同学则在画板上勾勒分镜,将创意融入技术实现。为了攻克虚拟场景与AIGC生成素材的同步难题,团队连续多日测试不同生成效果,反复调整AI提示词和引擎制作画面的衔接,连吃饭时都在讨论画面优化方案:“XR制片讲究‘虚实融合、无缝衔接’,每一个像素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这份对专业精度的追求,离不开校企合作的有力支撑。备赛期间,学校联合合作企业组建了专项指导团队,从虚拟制片设备的专业调试技巧,到企业真实项目中AIGC素材与虚拟场景衔接的避坑要点,工程师们结合自身参与的影视项目案例,手把手为学子们拆解技术难点;同时,企业还开放了内部的 XR 虚拟制片素材库与实时渲染测试平台,让学子们能在与行业接轨的技术环境中开展训练,将课堂所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每当团队陷入技术瓶颈,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便会共同开展 “双师会诊”,从行业应用角度与专业教学角度双向分析问题,既确保解决方案符合赛事要求,更贴合未来职业岗位的实战标准,让备赛过程成为一场沉浸式的校企联合实训。

“看到三名学子成功晋级决赛,我既为他们的突破感到欣慰,也为团队这段时间的坚守感到自豪。”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任政表示,“从备赛之初,我们就希望他们不仅能在赛场上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平时训练的成果完美展现,更能在与高手过招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如今他们做到了。即便不谈晋级的成绩,这段为梦想全力以赴、攻克技术难关的备赛经历,本身就已是他们职业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期待他们在后续决赛中继续保持这份专注与韧性,带着校企联合培养的实战底气,再创佳绩!”
